為什么人均收入4萬美元的美國,,房價會比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中國便宜那么多?
美國老百姓的住房是什么樣的狀態(tài),?到次貸危機爆 發(fā)的2007年,,70%的美國人擁有自己的房產(chǎn)。至于那些沒有房產(chǎn)的美國窮人,,則由美國政府提供廉租房,,政府負擔租金的70%,本人負擔30%,。這些錢是 由美國的“住房和城市發(fā)展部”(HUD)提供的,。這個部門是上世紀30年代大危機之后設立的,責任是:“使每一個美國家庭都有一個體面的家和一個合適的居 住環(huán)境”,。
美國老百姓不僅“居者有其屋”,,“其屋”還很不錯。先說廉租房,。我們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蘭開斯特縣住過一陣,。那是在郊外。市區(qū) 很漂亮,,寧靜,,街道兩旁幾乎是清一色的二層小樓,,房子不新,但外觀整齊,、古樸,,很有歐洲小城的風韻。街上行人很少,,但幾次遇到的,,都是穿著很差的黑人;偶 爾有白人,,也是一身的潦倒狀,。于是問同行的朋友,“城市倒很漂亮,,怎么人都這樣,?”朋友說,政府的廉租房主要在市區(qū),,所以住的大部分是窮人,。
朋友住在郊區(qū),有錢人也多住在郊區(qū),。這也是二層小樓加地下室,,不同的是要大得多,即使普通人家,,房屋的建筑面積也在300平方米左右:至少3個衛(wèi)生間,,兩個車位的車庫,還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廚房,,層次感很強的中空大客廳,;最重要的是房子四周都是草坪。
草坪是美國絕大多數(shù)人家都有的,。在賓夕法尼亞州,,房子周圍的草坪很多都在上千平方米。許多美國人是先買地產(chǎn),,然后再請人按自己的要求設計,、修建房屋。在 一個開啤酒店的小老板家中做客時,,他介紹了買地產(chǎn)建房的過程:買了1.5英畝土地,,花5萬;房子自己設計,、自己買建材,,只是技術性較強的部分請人,花了 10萬,,總共15萬,。小老板的房子是4年前建造的,按當時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算,,也才120多萬元人民幣,。可這是一座有游泳池,、有大草坪,、有小果園,占地 6000多平方米的別墅??!70%的美國人,花這么一點錢,,就能擁有那么令人羨慕的房產(chǎn),。這在其他城市也有所見。
看到這兒,,許多讀者一定會追問:為什么人均收入4萬美元的美國,,房價會比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中國便宜那么多?這個問題不好回答,,但美國的土地價格便宜肯定是一個因素,;可以自己買地產(chǎn)、自己建房而躲過開發(fā)商的暴利,,是另一個重要因素吧,。
美國政府并不滿足僅僅70%的老百姓有自己的房產(chǎn)。他們的社會理想是人人有房地產(chǎn),。近十多年,,幾乎每一屆政府都在為此努力,想讓美國人盡快地從 “居者 有其屋”過渡到“家家有房產(chǎn)”,。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也是由HUD具體實施的,,所以這幾年,HUD除了為窮人支付70%的房租,,還拿出一半資金為窮人按揭買 房提供政府擔保,。僅2007一年,這筆資金就達到了360億美元,。
于是,,這幾年,窮人按揭買房的數(shù)量迅速增長,,許多沒有工作,、靠政府救 濟的窮人,也能在政府的擔保下按揭買房,;而且不是一套,。因為這幾年,,房價增長很快,如果買來的房子升值了,,即使第一套的房貸還沒有還清,,買房人也可以將升 值部分作為個人資產(chǎn)向銀行抵押進行再貸款,買第二套房產(chǎn),。這樣一來,,由美國政府養(yǎng)活的窮人也有了房產(chǎn),或租,、或賣獲取差價,,從而有了“財產(chǎn)性收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