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色,、生態(tài)、無污染,、安全,,因為擁有這些標簽,有機食品成為一種高品質生活的代名詞,。因為被冠上“有機”兩個字,,同樣的食品價格也要貴上數(shù)倍。我們心甘情愿付出高昂的成本換取對等的更為安全的食物,,但有時買到的卻可能只是披著“有機食品”外衣的偽有機產(chǎn)品,。
有機食品說起來簡單,慣常人們對食物的溢美之詞似乎都可以用來為有機食品作為注腳,,但實際上,,成就一種真正的有機食品是相當復雜的一門技術,也需要嚴謹,、科學,、有效、權威的監(jiān)管去把控,。有機食品不僅僅意味著從原料到種植,、加工全程都要符合有機的標準,如種植過程中絕不允許使用化學農(nóng)藥和化學肥料,。有機種植只能用生物發(fā)酵辦法產(chǎn)生的生物農(nóng)藥,,只消耗礦物性的原料,是可循環(huán)可再生的,。使用的有機肥則必須是經(jīng)過特殊設備以五六十攝氏度的溫度發(fā)酵和滅菌的,,安全的有機肥要求大腸桿菌、回腸桿菌和蛔蟲卵全部被殺死,,因此,,僅僅就有機食品的種植環(huán)節(jié)而言,成本就已十分高昂,。再加上有機加工,,等待有機認證還要3-5年,有機食品賣得那么貴是有道理的,。
我們無法容忍的是,,太多的有機食品徒有高價,名不副實,。奸商抓住公眾對有機食品的認知不足,,誤導公眾,使其認為只要不使用尿素化肥就等于有機肥,。有的打著有機認證旗號的產(chǎn)品在超市里堂而皇之地進行宣傳和銷售,,實際上產(chǎn)品仍然只處在有機認證過程中。有的企業(yè)只是在種植過程中進行了有機認證,,而在加工過程并不是有機的,。有的則是加工過程進行了有機認證,種植和原料來源都不是有機的,,而這些都是普通消費者很難了解的“貓膩”?,F(xiàn)在有媒體報道,一些有機食品認證中介公司用錢幫客戶買認證,,從中牟利,,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門檻頗高的有機食品幾乎濫大街的怪象。
國家質檢總局的新版《有機產(chǎn)品認證管理辦法》實施兩個多月,,記者走訪超市發(fā)現(xiàn)有機食品少了很多,,“李鬼”都被清出去了。盡管如此,,買到假有機食品的擔心還是無法盡消,,因為即便是認證過的有機食品,也基本上沒人去監(jiān)管,,市場上也沒有一家權威的檢測機構,。況且,,中國商人非常善于玩文字游戲,不讓說“有機”,,那我說“原生態(tài)”,,反正消費者不會去追究其中的差別。
有機農(nóng)業(yè)從國外興起,,其精髓強調的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,,但這個概念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其實已經(jīng)偏離得和生活沒太大關系了,我們看到的只有生意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