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導讀]蜂蜜產業(yè)觀察(下)進口VS國產:蜂蜜市場大打心理戰(zhàn) 本報記者 范麗敏 中國是傳統(tǒng)的養(yǎng)蜂國家,,是世界蜂產品生產大國,,也是數一數二的蜂蜜出口大國——這些成就一直為中國人所津津樂道,。 然而,,兩年前,中央電......
蜂蜜產業(yè)觀察(下)
進口VS國產:蜂蜜市場大打心理戰(zhàn)
本報記者 范麗敏
中國是傳統(tǒng)的養(yǎng)蜂國家,,是世界蜂產品生產大國,,也是數一數二的蜂蜜出口大國——這些成就一直為中國人所津津樂道。
然而,,兩年前,,中央電視臺曝出:國內部分蜂蜜生產企業(yè)為了降低成本賺取利潤,在售價較高的蜜種中摻入價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,,有些企業(yè)甚至為了提高產量并且通過檢測,,在蜂蜜中勾兌用陳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。
一時間,,國內蜂蜜行業(yè)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,。
與此同時,進口蜂蜜長驅直入,,迅速搶占中國高端市場,,并開始向中端市場滲透。
進口蜂蜜量大幅攀升
最近,,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希臘商人雅尼很忙,。
雅尼做了一輩子石材進出口貿易,可謂順風順水,,不過最近兩年卻轉了行,,不僅琢磨起橄欖油生意,還心血來潮打起了希臘蜂蜜的主意,。
“目前,,我們從希臘運過來的第一批蜂蜜還在茫茫大海上,預計將于12月23日抵達中國廈門,。”雅尼在接受《中國貿易報》記者采訪時說,,這是他第一次試單,重量只有1噸左右,,蜜種包括栗子蜜,、松花蜜、百花蜜和薩索斯蜂蜜4種,,將主要銷往廈門,、重慶和鄭州等地。
說是心血來潮,,其實并不準確,。“我的家鄉(xiāng)薩索斯島(Thassos)在愛琴海北端,,是希臘北部一座富饒的島嶼,盛產橄欖油和蜂蜜,。在了解到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后,,我決定把家鄉(xiāng)的蜂蜜推銷到中國。”雅尼說,,中國人對蜂蜜的養(yǎng)生功效有非常深刻的認識,,但是中國國產蜂蜜的品質似乎不那么盡如人意,這也是他想要引入希臘蜂蜜的主要原因,,希望帶給中國人口感更好,、更綠色健康的食品。
更為重要的是,,雅尼在決定將希臘蜂蜜引入中國之前,,曾到各大超市對比過中國蜂蜜和進口蜂蜜的價格、品質等,,同時把希臘蜂蜜樣品拿給一些客戶品嘗,,收到了良好的反饋,很多客戶都問什么時候能喝上希臘蜂蜜,,所以他才決定第一次試單,。
“如果這次試單效果不錯,那當然最好了,;可如果不成功,,我還是會引入一定數量的蜂蜜,與包括橄欖油在內的希臘綠色食品一起銷售,,以豐富我在華銷售產品的種類,。”雅尼說。
和雅尼一樣,,國際蜂蜜廠商越來越重視龐大的中國市場,,這使中國進口蜂蜜數量快速增長,。
來自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顯示,,2012年,中國進口蜂蜜數量達到3300噸,,較2011年增長36.6%,;而到了今年上半年,蜂產品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為2261噸和2436萬美元,,同比分別增長66.07%和74.35%,,呈現大幅增長的態(tài)勢。
“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(fā)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,國人越來越重視以保養(yǎng),、保健為基礎的健康生活。純天然、有‘綠色食品之冠’之稱的蜂產品,,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,,成為人們保健食品的首選,其需求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,。”資深有機農業(yè)專家,、武漢天惠集團董事長唐宏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由于國內部分企業(yè)為了降低成本,、追求利益最大化,,不惜制造假蜂蜜、經營劣質蜂蜜,,這導致蜂產品內銷市場呈現混亂狀態(tài),,消費者對國產蜂蜜的真假和品質等產生了習慣性的質疑,不得已逐漸把眼光投向了進口蜂產品,。
“可以說,,混亂的內銷市場給了進口蜂蜜‘可趁之機’。”唐宏泉說,。
洋蜂蜜價格高得驚人
為了對比中外蜂蜜價格,,本報記者日前走訪了北京的華聯(lián)超市(雙井樂城店)、華潤萬家(雙子座店),、家樂福(廣渠門店)和樂天瑪特(國瑞城店)等幾大超市,,發(fā)現國產蜂蜜品類主要有洋槐蜂蜜、棗花蜂蜜,、紫云英蜂蜜等,,每500克的價格集中在15元至40元之間;而進口蜂蜜主要來自德國,、新西蘭,、泰國、澳大利亞等,,品類則包括桉樹花蜂蜜,、龍眼蜂蜜、洋槐花蜂蜜,、向日葵蜂蜜等,,每500克的價格集中在80元至300元之間,有的甚至高達一兩千元,,在華銷售價格遠遠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價,。
“不僅是零售終端的進口蜂蜜價格高企,事實上,,從通關開始,,進口蜂蜜價格已經‘高高在上’了,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業(yè)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,與中國主要出口蜂蜜原料不同,,進口蜂蜜以成品小包裝為主,,其產地國擁有完善的生產支持體系、雄厚的財政補貼政策,,以及比較完善的機械化,、信息化配套設施。
連做蜂蜜生意的雅尼都承認,,在中國,,進口蜂蜜價格確實偏高。但他認為,,這主要是由于進口蜂蜜的成本高,,除了蜂蜜本身的成本,海運費,、稅收,、報關費、檢驗檢疫費,、陸運費和倉儲費等層層環(huán)節(jié)的費用都要算進內,。
對于進口蜂蜜本身的成本,進口商一致認為,,與國產蜂蜜大多是濃縮蜜,、加工蜜不同,進口蜂蜜大部分都是純天然成熟蜂蜜,,因此價格較高,。
據了解,成熟蜜是指蜜蜂采集花朵上的花蜜,,在蜂巢中由工蜂加入其唾液(即轉化酶),,經過反復充分釀造、脫水,,使含水量降至20%以下,,并使雙糖充分轉化為單糖后,揮發(fā)掉蜂蜜中多余的水分,,成熟封蓋后采收的自然成熟的蜂蜜,。這個過程一般需要7天時間,,所以成熟蜜產量少,、成本高。這種蜂蜜長久存放不變質,、不添加任何物質且可直接食用,。
而未成熟蜜則是采回不久的花蜜未經充分釀造,,大多是一兩天取蜜,許多營養(yǎng)物質不全面,、不充足,、不穩(wěn)定。未成熟蜜一般在銷售時,,還要經過機械脫水濃縮,,一般稱之為濃縮蜜、加工蜜,。
“在我們國家的標準中,,只要是經過蜜蜂的‘充分釀造’就可稱為天然蜂蜜,因此非成熟蜜也可以稱為天然蜂蜜,;而德國,、美國、新西蘭等國家對蜂蜜的定義則完全不同:不可以向其中添加任何物質,,也不允許從其中移去任何物質(包括水分),,否則就不能稱為天然蜂蜜。”唐宏泉告訴記者,,鑒于此,,國產蜂蜜與部分洋蜂蜜確實存在成本差異。
但唐宏泉認為,,進口蜂產品的天價與其實際品質并不匹配,。進口蜂產品與國產蜂產品的戰(zhàn)爭實際上是一場投機戰(zhàn)和心理戰(zhàn)。
“國外廠商正是抓住了中國國內蜂產品市場暫時混亂的契機,,投機炒作,,抬高進口產品價格,獲得了豐厚的利潤,。國內商家也利用了消費者對國產蜂蜜品質的質疑,,在進口蜂蜜上大做文章。”唐宏泉說,。
進口蜂蜜搶占高端市場
“我基本上不喝普通超市里的國產蜂蜜,,而只喝從新西蘭進口的純天然蜂蜜。”在華聯(lián)超市(雙井樂城店),,一位在北京國貿地區(qū)工作的白領王小姐告訴本報記者,,她每年單買蜂蜜就要花六七千元,但她認為這是“投資健康,,非常值得”,。
當記者提及國產蜂蜜時,王小姐搖了搖頭說:“國產蜂蜜摻假那么厲害,,哪敢喝呀,?”
不只是王小姐,,她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已經不喝國產蜂蜜了,而是轉向價格較高的進口蜂蜜,。
華聯(lián)超市(雙井樂城店),、華潤萬家(雙子座店)等店內銷售人員均告訴本報記者,進口蜂蜜銷量非常不錯,,顧客都是消費水平比較高的人,。
線下如此,進口蜂蜜在線上的銷售同樣火爆,。
記者在淘寶網輸入“蜂蜜”一詞后發(fā)現,,進口蜂蜜品牌可謂五花八門、數不勝數,,但看起來銷量都不錯,。記者隨意點開一家專賣進口蜂蜜的直銷店,發(fā)現其1個月內已賣出2151件純天然蜂蜜,。
而在京東商城,、1號店等網上超市,進口蜂蜜亦是進口食品中的熱銷品類,。
“進口蜂蜜一般都具備高檔的外包裝,,并且營銷積極、品牌識別力強,,因此吸引了不少國人的眼球,,一些經濟條件較好、熱衷追求洋品牌的年輕人,,還有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寧可花費比國產蜂蜜高幾倍的價錢去購買,。”武漢康思農蜂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石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近年來,,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,,進口蜂蜜已迅速搶占國內高端市場,并開始向中端市場滲透,。
相比之下,,國內蜂企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。
來自農業(yè)部的報告顯示,,今年上半年,,中國蜂蜜原料產量高于上年同期,價格漲跌互現,,蜂王漿產量基本持平,,價格大幅下跌,油菜蜂王漿價格低于去年同期10元/千克至20元/千克;進入5月,,洋槐蜂王漿的價格同比下降28%,。
上述報告認為,,由于會議營銷渠道受阻,、食品和保健品市場監(jiān)管力度加大等原因,蜂蜜企業(yè)整體效益下滑,。
對此,,趙石濤分析說,目前,,國內蜂企競爭激烈,,還沒有真正形成龍頭企業(yè)和叫得響的品牌,而這正是國外蜂企的優(yōu)勢,。他們有真正負責的行業(yè)協(xié)會,,還有豐富的農業(yè)資源和規(guī)模化的企業(yè),。
“根據消費者需求的不同,,中外蜂產品銷售模式呈現兩極化:洋蜂蜜在中國主打高端市場,有逐漸搶奪中國蜂企‘飯碗’的趨勢,;而本土品牌主打低端市場,,其實也有廣闊的市場需求。”趙石濤說,。
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在對一批新西蘭進口蜂蜜實施檢驗時發(fā)現,,該款標注為野花蜂蜜的產品被檢出成分摻糖,,不符合我國相關的標準規(guī)定,409箱不合格蜂蜜被依法“遣返”,。
另有多家境外媒體報道,,新西蘭每年大約只出產1500噸左右的麥盧卡蜂蜜,但每年全球卻售出了1萬多噸標注有“麥盧卡”的蜂蜜,。顯然,,相當部分標著“麥盧卡”的蜂蜜其實只是普通蜂蜜甚至摻進了糖漿,卻以高出普通蜂蜜幾十倍的價格銷售,。這其中,,有多少流入中國市場,不得而知,。
再以蜂膠為例,。
目前,我國市場上充斥著大量所謂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進口蜂膠,。而中國蜂產品協(xié)會經過與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有關專家交流后發(fā)現,上述兩國其實基本上不生產蜂膠,,也不允許包括蜂膠在內的任何蜂產品原料和產品出口,。因此可以斷定,不管是在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兩國銷售的蜂膠,,還是在中國銷售的所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蜂膠產品,其實并非產自澳,、新兩國,。
中國蜂產品協(xié)會代表團還專門從澳大利亞、新西蘭兩國帶回了12份蜂膠樣品,,交給浙江大學檢測,,結果8份是假蜂膠,并且質量遠低于中國蜂膠,。
盡管如此,,每年仍有約一兩百萬名中國消費者或在當地旅游時購買,或通過海外代購的方式購買所謂的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蜂膠,。
這不禁讓人想起洋奶粉。自從三聚氰胺事件之后,,洋奶粉開始在中國市場上大肆擴張并逐漸取得主導地位,。近年來,盡管洋奶粉也頻頻被媒體曝出存在質量問題,,盡管國家相關部門甚至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都在研究如何“拯救”國貨,,但是,洋奶粉依然緊緊扼住中國市場命門,,甚至很多各種國外品牌的蜂蜜其實原料產自中國,,貼個牌或出口轉內銷就“搖身一變”成了洋品牌,從此便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,。
點評:
打鐵還需自身硬,,在對進口劣質蜂產品施以重拳的同時,提高國產蜂產品質量與品質才是當務之急,。
近年來,,由于國內零售市場趨于飽和,企業(yè)競爭激烈,,確實存在個別蜂農生產不成熟蜜和極少數企業(yè)將蜜種混配,、摻入各種糖漿及添加物等現象,這影響了消費者對國產蜂產品的信任與認可。
國產蜂蜜的消費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,,他們更看重價格,,致使國產蜂蜜做假有了可趁之機。
為此,,衛(wèi)生部公布的GB14963-2011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——蜂蜜》(簡稱蜂蜜新國標)于2011年10月正式實施,。
然而,到了2012年6月,,實施還不到一年的蜂蜜新國標即被衛(wèi)生部列入需要修訂的國家標準,,暫停實施,。
在業(yè)內人士看來,,蜂蜜新國標雖然規(guī)定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質,如淀粉類,、糖類,、代糖類物質以及防腐劑、增稠劑,、澄清劑等,,但對近年來日益泛濫的用大米糖漿摻兌蜂蜜的行為卻未提及,被業(yè)界譏為一部“打真保假”的國標,。
好在,,為了重塑消費者對國產蜂蜜的信心,養(yǎng)蜂人,、蜂企,、經銷商和行業(yè)協(xié)會都在進行不懈的努力。
事實上,,業(yè)內一致認為,,每個國家和地區(qū)出產的蜂蜜各有功效特色,口感也不一樣,,只有成本的差別,,沒有孰好孰壞之分。而真正的國產原蜜質量總體是不錯的,,大部分蜂蜜均為合格產品,,其品質與進口蜂蜜并無較大差距。
業(yè)內同樣承認,,一些國外較好的特色蜜種,,其功效確實較好,并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,;國產蜂蜜在產品品質,、農藥殘留、自然生態(tài)方面與某些洋蜂蜜相比,確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,;但更為重要的是,,洋蜂蜜在包裝設計、包裝材料,、加工技術,、品牌塑造和營銷等方面則要遠遠好于國產蜂蜜,這是中外蜂產品的真正差距,。
師夷長技以自強,。
國家應制訂更加優(yōu)惠的政策,從源頭上鼓勵蜂農的養(yǎng)蜂積極性,,制訂更加符合國情和市場規(guī)范的質量標準,,優(yōu)選蜂種,擴大蜂群規(guī)模,,優(yōu)化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,提高加工水平,嚴打偽劣摻假行為,,提升國內蜂蜜品質和品牌的信譽度,;同時,企業(yè)應致力于優(yōu)質產品的開發(fā)和蜂業(yè)文化的宣傳,,消除消費者對蜂產品的神秘感,,努力生產消費者放心的產品。
顯然,,國產蜂蜜想要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,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進口VS國產:蜂蜜市場大打心理戰(zhàn)
本報記者 范麗敏
中國是傳統(tǒng)的養(yǎng)蜂國家,,是世界蜂產品生產大國,,也是數一數二的蜂蜜出口大國——這些成就一直為中國人所津津樂道。
然而,,兩年前,,中央電視臺曝出:國內部分蜂蜜生產企業(yè)為了降低成本賺取利潤,在售價較高的蜜種中摻入價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,,有些企業(yè)甚至為了提高產量并且通過檢測,,在蜂蜜中勾兌用陳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。
一時間,,國內蜂蜜行業(yè)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,。
與此同時,進口蜂蜜長驅直入,,迅速搶占中國高端市場,,并開始向中端市場滲透。
進口蜂蜜量大幅攀升
最近,,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希臘商人雅尼很忙,。
雅尼做了一輩子石材進出口貿易,可謂順風順水,,不過最近兩年卻轉了行,,不僅琢磨起橄欖油生意,還心血來潮打起了希臘蜂蜜的主意,。
“目前,,我們從希臘運過來的第一批蜂蜜還在茫茫大海上,預計將于12月23日抵達中國廈門,。”雅尼在接受《中國貿易報》記者采訪時說,,這是他第一次試單,重量只有1噸左右,,蜜種包括栗子蜜,、松花蜜、百花蜜和薩索斯蜂蜜4種,,將主要銷往廈門,、重慶和鄭州等地。
說是心血來潮,,其實并不準確,。“我的家鄉(xiāng)薩索斯島(Thassos)在愛琴海北端,,是希臘北部一座富饒的島嶼,盛產橄欖油和蜂蜜,。在了解到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后,,我決定把家鄉(xiāng)的蜂蜜推銷到中國。”雅尼說,,中國人對蜂蜜的養(yǎng)生功效有非常深刻的認識,,但是中國國產蜂蜜的品質似乎不那么盡如人意,這也是他想要引入希臘蜂蜜的主要原因,,希望帶給中國人口感更好,、更綠色健康的食品。
更為重要的是,,雅尼在決定將希臘蜂蜜引入中國之前,,曾到各大超市對比過中國蜂蜜和進口蜂蜜的價格、品質等,,同時把希臘蜂蜜樣品拿給一些客戶品嘗,,收到了良好的反饋,很多客戶都問什么時候能喝上希臘蜂蜜,,所以他才決定第一次試單,。
“如果這次試單效果不錯,那當然最好了,;可如果不成功,,我還是會引入一定數量的蜂蜜,與包括橄欖油在內的希臘綠色食品一起銷售,,以豐富我在華銷售產品的種類,。”雅尼說。
和雅尼一樣,,國際蜂蜜廠商越來越重視龐大的中國市場,,這使中國進口蜂蜜數量快速增長,。
來自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顯示,,2012年,中國進口蜂蜜數量達到3300噸,,較2011年增長36.6%,;而到了今年上半年,蜂產品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為2261噸和2436萬美元,,同比分別增長66.07%和74.35%,,呈現大幅增長的態(tài)勢。
“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(fā)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,國人越來越重視以保養(yǎng),、保健為基礎的健康生活。純天然、有‘綠色食品之冠’之稱的蜂產品,,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,,成為人們保健食品的首選,其需求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,。”資深有機農業(yè)專家,、武漢天惠集團董事長唐宏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由于國內部分企業(yè)為了降低成本,、追求利益最大化,,不惜制造假蜂蜜、經營劣質蜂蜜,,這導致蜂產品內銷市場呈現混亂狀態(tài),,消費者對國產蜂蜜的真假和品質等產生了習慣性的質疑,不得已逐漸把眼光投向了進口蜂產品,。
“可以說,,混亂的內銷市場給了進口蜂蜜‘可趁之機’。”唐宏泉說,。
洋蜂蜜價格高得驚人
為了對比中外蜂蜜價格,,本報記者日前走訪了北京的華聯(lián)超市(雙井樂城店)、華潤萬家(雙子座店),、家樂福(廣渠門店)和樂天瑪特(國瑞城店)等幾大超市,,發(fā)現國產蜂蜜品類主要有洋槐蜂蜜、棗花蜂蜜,、紫云英蜂蜜等,,每500克的價格集中在15元至40元之間;而進口蜂蜜主要來自德國,、新西蘭,、泰國、澳大利亞等,,品類則包括桉樹花蜂蜜,、龍眼蜂蜜、洋槐花蜂蜜,、向日葵蜂蜜等,,每500克的價格集中在80元至300元之間,有的甚至高達一兩千元,,在華銷售價格遠遠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價,。
“不僅是零售終端的進口蜂蜜價格高企,事實上,,從通關開始,,進口蜂蜜價格已經‘高高在上’了,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業(yè)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,與中國主要出口蜂蜜原料不同,,進口蜂蜜以成品小包裝為主,,其產地國擁有完善的生產支持體系、雄厚的財政補貼政策,,以及比較完善的機械化,、信息化配套設施。
連做蜂蜜生意的雅尼都承認,,在中國,,進口蜂蜜價格確實偏高。但他認為,,這主要是由于進口蜂蜜的成本高,,除了蜂蜜本身的成本,海運費,、稅收,、報關費、檢驗檢疫費,、陸運費和倉儲費等層層環(huán)節(jié)的費用都要算進內,。
對于進口蜂蜜本身的成本,進口商一致認為,,與國產蜂蜜大多是濃縮蜜,、加工蜜不同,進口蜂蜜大部分都是純天然成熟蜂蜜,,因此價格較高,。
據了解,成熟蜜是指蜜蜂采集花朵上的花蜜,,在蜂巢中由工蜂加入其唾液(即轉化酶),,經過反復充分釀造、脫水,,使含水量降至20%以下,,并使雙糖充分轉化為單糖后,揮發(fā)掉蜂蜜中多余的水分,,成熟封蓋后采收的自然成熟的蜂蜜,。這個過程一般需要7天時間,,所以成熟蜜產量少,、成本高。這種蜂蜜長久存放不變質,、不添加任何物質且可直接食用,。
而未成熟蜜則是采回不久的花蜜未經充分釀造,,大多是一兩天取蜜,許多營養(yǎng)物質不全面,、不充足,、不穩(wěn)定。未成熟蜜一般在銷售時,,還要經過機械脫水濃縮,,一般稱之為濃縮蜜、加工蜜,。
“在我們國家的標準中,,只要是經過蜜蜂的‘充分釀造’就可稱為天然蜂蜜,因此非成熟蜜也可以稱為天然蜂蜜,;而德國,、美國、新西蘭等國家對蜂蜜的定義則完全不同:不可以向其中添加任何物質,,也不允許從其中移去任何物質(包括水分),,否則就不能稱為天然蜂蜜。”唐宏泉告訴記者,,鑒于此,,國產蜂蜜與部分洋蜂蜜確實存在成本差異。
但唐宏泉認為,,進口蜂產品的天價與其實際品質并不匹配,。進口蜂產品與國產蜂產品的戰(zhàn)爭實際上是一場投機戰(zhàn)和心理戰(zhàn)。
“國外廠商正是抓住了中國國內蜂產品市場暫時混亂的契機,,投機炒作,,抬高進口產品價格,獲得了豐厚的利潤,。國內商家也利用了消費者對國產蜂蜜品質的質疑,,在進口蜂蜜上大做文章。”唐宏泉說,。
進口蜂蜜搶占高端市場
“我基本上不喝普通超市里的國產蜂蜜,,而只喝從新西蘭進口的純天然蜂蜜。”在華聯(lián)超市(雙井樂城店),,一位在北京國貿地區(qū)工作的白領王小姐告訴本報記者,,她每年單買蜂蜜就要花六七千元,但她認為這是“投資健康,,非常值得”,。
當記者提及國產蜂蜜時,王小姐搖了搖頭說:“國產蜂蜜摻假那么厲害,,哪敢喝呀,?”
不只是王小姐,,她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已經不喝國產蜂蜜了,而是轉向價格較高的進口蜂蜜,。
華聯(lián)超市(雙井樂城店),、華潤萬家(雙子座店)等店內銷售人員均告訴本報記者,進口蜂蜜銷量非常不錯,,顧客都是消費水平比較高的人,。
線下如此,進口蜂蜜在線上的銷售同樣火爆,。
記者在淘寶網輸入“蜂蜜”一詞后發(fā)現,,進口蜂蜜品牌可謂五花八門、數不勝數,,但看起來銷量都不錯,。記者隨意點開一家專賣進口蜂蜜的直銷店,發(fā)現其1個月內已賣出2151件純天然蜂蜜,。
而在京東商城,、1號店等網上超市,進口蜂蜜亦是進口食品中的熱銷品類,。
“進口蜂蜜一般都具備高檔的外包裝,,并且營銷積極、品牌識別力強,,因此吸引了不少國人的眼球,,一些經濟條件較好、熱衷追求洋品牌的年輕人,,還有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寧可花費比國產蜂蜜高幾倍的價錢去購買,。”武漢康思農蜂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石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近年來,,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,,進口蜂蜜已迅速搶占國內高端市場,并開始向中端市場滲透,。
相比之下,,國內蜂企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。
來自農業(yè)部的報告顯示,,今年上半年,,中國蜂蜜原料產量高于上年同期,價格漲跌互現,,蜂王漿產量基本持平,,價格大幅下跌,油菜蜂王漿價格低于去年同期10元/千克至20元/千克;進入5月,,洋槐蜂王漿的價格同比下降28%,。
上述報告認為,,由于會議營銷渠道受阻,、食品和保健品市場監(jiān)管力度加大等原因,蜂蜜企業(yè)整體效益下滑,。
對此,,趙石濤分析說,目前,,國內蜂企競爭激烈,,還沒有真正形成龍頭企業(yè)和叫得響的品牌,而這正是國外蜂企的優(yōu)勢,。他們有真正負責的行業(yè)協(xié)會,,還有豐富的農業(yè)資源和規(guī)模化的企業(yè),。
“根據消費者需求的不同,,中外蜂產品銷售模式呈現兩極化:洋蜂蜜在中國主打高端市場,有逐漸搶奪中國蜂企‘飯碗’的趨勢,;而本土品牌主打低端市場,,其實也有廣闊的市場需求。”趙石濤說,。
洋蜂蜜莫步洋奶粉后塵
最近,,進口蜂產品也曝出了負面新聞。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在對一批新西蘭進口蜂蜜實施檢驗時發(fā)現,,該款標注為野花蜂蜜的產品被檢出成分摻糖,,不符合我國相關的標準規(guī)定,409箱不合格蜂蜜被依法“遣返”,。
另有多家境外媒體報道,,新西蘭每年大約只出產1500噸左右的麥盧卡蜂蜜,但每年全球卻售出了1萬多噸標注有“麥盧卡”的蜂蜜,。顯然,,相當部分標著“麥盧卡”的蜂蜜其實只是普通蜂蜜甚至摻進了糖漿,卻以高出普通蜂蜜幾十倍的價格銷售,。這其中,,有多少流入中國市場,不得而知,。
再以蜂膠為例,。
目前,我國市場上充斥著大量所謂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進口蜂膠,。而中國蜂產品協(xié)會經過與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有關專家交流后發(fā)現,上述兩國其實基本上不生產蜂膠,,也不允許包括蜂膠在內的任何蜂產品原料和產品出口,。因此可以斷定,不管是在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兩國銷售的蜂膠,,還是在中國銷售的所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蜂膠產品,其實并非產自澳,、新兩國,。
中國蜂產品協(xié)會代表團還專門從澳大利亞、新西蘭兩國帶回了12份蜂膠樣品,,交給浙江大學檢測,,結果8份是假蜂膠,并且質量遠低于中國蜂膠,。
盡管如此,,每年仍有約一兩百萬名中國消費者或在當地旅游時購買,或通過海外代購的方式購買所謂的澳大利亞,、新西蘭蜂膠,。
這不禁讓人想起洋奶粉。自從三聚氰胺事件之后,,洋奶粉開始在中國市場上大肆擴張并逐漸取得主導地位,。近年來,盡管洋奶粉也頻頻被媒體曝出存在質量問題,,盡管國家相關部門甚至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都在研究如何“拯救”國貨,,但是,洋奶粉依然緊緊扼住中國市場命門,,甚至很多各種國外品牌的蜂蜜其實原料產自中國,,貼個牌或出口轉內銷就“搖身一變”成了洋品牌,從此便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,。
點評:
打鐵還需自身硬,,在對進口劣質蜂產品施以重拳的同時,提高國產蜂產品質量與品質才是當務之急,。
近年來,,由于國內零售市場趨于飽和,企業(yè)競爭激烈,,確實存在個別蜂農生產不成熟蜜和極少數企業(yè)將蜜種混配,、摻入各種糖漿及添加物等現象,這影響了消費者對國產蜂產品的信任與認可。
國產蜂蜜的消費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,,他們更看重價格,,致使國產蜂蜜做假有了可趁之機。
為此,,衛(wèi)生部公布的GB14963-2011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——蜂蜜》(簡稱蜂蜜新國標)于2011年10月正式實施,。
然而,到了2012年6月,,實施還不到一年的蜂蜜新國標即被衛(wèi)生部列入需要修訂的國家標準,,暫停實施,。
在業(yè)內人士看來,,蜂蜜新國標雖然規(guī)定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質,如淀粉類,、糖類,、代糖類物質以及防腐劑、增稠劑,、澄清劑等,,但對近年來日益泛濫的用大米糖漿摻兌蜂蜜的行為卻未提及,被業(yè)界譏為一部“打真保假”的國標,。
好在,,為了重塑消費者對國產蜂蜜的信心,養(yǎng)蜂人,、蜂企,、經銷商和行業(yè)協(xié)會都在進行不懈的努力。
事實上,,業(yè)內一致認為,,每個國家和地區(qū)出產的蜂蜜各有功效特色,口感也不一樣,,只有成本的差別,,沒有孰好孰壞之分。而真正的國產原蜜質量總體是不錯的,,大部分蜂蜜均為合格產品,,其品質與進口蜂蜜并無較大差距。
業(yè)內同樣承認,,一些國外較好的特色蜜種,,其功效確實較好,并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,;國產蜂蜜在產品品質,、農藥殘留、自然生態(tài)方面與某些洋蜂蜜相比,確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,;但更為重要的是,,洋蜂蜜在包裝設計、包裝材料,、加工技術,、品牌塑造和營銷等方面則要遠遠好于國產蜂蜜,這是中外蜂產品的真正差距,。
師夷長技以自強,。
國家應制訂更加優(yōu)惠的政策,從源頭上鼓勵蜂農的養(yǎng)蜂積極性,,制訂更加符合國情和市場規(guī)范的質量標準,,優(yōu)選蜂種,擴大蜂群規(guī)模,,優(yōu)化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,提高加工水平,嚴打偽劣摻假行為,,提升國內蜂蜜品質和品牌的信譽度,;同時,企業(yè)應致力于優(yōu)質產品的開發(fā)和蜂業(yè)文化的宣傳,,消除消費者對蜂產品的神秘感,,努力生產消費者放心的產品。
顯然,,國產蜂蜜想要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,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