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生過生日費用越來越高,禮品越送越講究,,不僅是蘇女士的感覺,。昨日記者在采訪中發(fā)現(xiàn),小學生生日一次花費四五千的不少見,;而孩子之間也越來越熱衷送禮,,送少了,會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沒面子,。
A生日宴提前一個月開始籌劃
離孩子生日還有一個月,,在長沙一家企業(yè)工作的金萱和家人就開始了籌劃,因為孩子今年9歲,,按長沙的風俗“男做進”,,9歲這年就該做10歲,而10歲是個大生日,。
金萱不得不提前這么久籌劃還有另一個原因,,因為9歲的兒子已經早就跟他表示,,這次會請班上20個同學來參加生日聚會。
這樣的要求,,金萱覺得雖然勉為其難,,但是也不得不給予支持:一是孩子平時也參加了其他同學的邀請,孩子生日回請別人,,也是一種禮尚往來的禮儀,;另一個原因就是,能請到20個孩子來參加生日聚會,,也說明孩子平常人緣不錯,。
生日那天對金萱和家人來說,就好像打了一場戰(zhàn)役,,20個小朋友吃喝拉撒,,玩瘋了的狀態(tài)真不好管。外出用了兩餐,,上午做手工,,下午看電影,花費近五千元,。
當然金萱也許沒意識到,,她其實已經啟動了新一輪的“生日競賽”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,有8成以上的家長表示,,生日會越辦越隆重其實是迫不得已,因為孩子會把他參加的其他生日會做范例,,要求家長提供同樣的待遇,。另外有家長表示,還是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和受奚落,,如果其他家長辦了,,自己會考慮“從眾”,免得孩子受孤立,。記者調查中也發(fā)現(xiàn),,參加了其他同學生日會的孩子會以更高熱情要求家長進行復制,舉例“誰誰就是這樣辦的”給家長,。
B送禮物越來越高端行情見漲
“一年級送鉛筆二年級送本,,三年級四年級送玩具和裝備,五年級六年級動真格,。”這句話來自12歲的陳子逸,,他解釋這就是自己和同學送生日禮物的大致規(guī)律:小學一年級的時候,大家一般就送一些鉛筆和橡皮擦,,最高級的不過也是自動鉛筆,;到了二年級,,就會送書啊,比較精美的筆記本之類的,;然后到了三四年級,男孩子就會送玩具和游戲裝備之類,;“現(xiàn)在快小學畢業(yè)了,,在小學過的最后一個生日,當然禮物也更重了,,送禮有輕重,,關系好的鐵哥們,送的禮物更要送他最喜歡的,。”陳子逸這么解釋想買100多元的陀螺送給同學的原因,。
每個小學旁邊開得最多的除了小吃店,就是文具店,。一家開在小學旁邊的文具店老板陳先生告訴記者,,開學初期進貨主要是各類練習本和輔導書,其他時段進貨主要是各類好玩的文具和玩具,,價格從1元到100多元不等,,基本上能滿足小學生挑選禮物要求。
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(fā)現(xiàn),,為了控制孩子的禮物開支,,有些精明的家長提前為孩子在網(wǎng)上代購,囤一些禮物放在家里,,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社交支持,。“跟孩子提前購買一些禮物,可以保證禮物的質量,,也不會讓孩子亂花錢,,不以錢來衡量禮物代表的心意。”家長李女士一直比較得意自己的這種做法,,不過她告訴記者,,昨天孩子班上的小伙伴還是讓她驚呆了:“兒子回來說小伙伴已經點名了,生日禮物要一款校園流行的彩帶,,這不在我的備貨之列,,最后兒子堅持到學校旁邊的商店買了送出去的。”
C生日越來越物質,,幸福并未加倍
昨天下午小學放學時間,,芙蓉區(qū)一小學校門外站滿了接孩子的家長,關于孩子過生日的話題,,來接孫子的李奶奶連連搖頭說“太過分”,,“我們小時候家里窮,,一家8口人,負擔重,。過生日時就是家里煮6個雞蛋,,我吃2個,剩下的給兄弟姐妹吃,,爸媽不吃,。到我有了孩子,我的孩子過生日就是加點菜,,吃點魚呀肉呀?,F(xiàn)在,孫伢子隨便過個生日都要幾千塊,。”
錢花得多,,并不代表著幸福加倍,“以前我們都窮得冒飯吃,,生日那天吃兩個蛋,,就是天大的幸福。吃飯的時候吃一個,,另一個還舍不得,,要在口袋里揣好久。”現(xiàn)在的孩子還能體會到那種期盼多日獲得后的快樂嗎,?
不過也有家長認為,,讓孩子學會以花了多少錢來衡量這個生日過得好不好,是家長的失敗,。而且借生日之際邀請同學一起玩玩,,對這些大多為獨身子女的孩子來說,一次開心地聚會,,也很難得,;有家長表示不會太在乎花多少錢,只要是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長,,這點費用不算多,;也有家長表示,雖然不存在攀比,,但是如果生日聚會太多,,還是會有壓力。
建議
來次傳統(tǒng)的生日禮
教會孩子成長與責任
作為傳統(tǒng)文化的推行者,,湖南首家童學館館長龍紅明認為,,過生日應該讓孩子養(yǎng)成“叩謝父母”的習慣,感恩父母的養(yǎng)育,,“現(xiàn)在國家大力提倡振興傳統(tǒng)文化,,從今年高考和長沙中考題目就可以看出這個導向,,傳統(tǒng)文化賦予生日的意義,也值得跟孩子們好好交流與學習,。”另外,,龍紅明還表示,現(xiàn)在多數(shù)家長跟孩子過生日都用陽歷,,“過農歷生日是農村人”還曾成為微博熱門話題,,其實這是極端謬誤的。農歷是人類歷史上最科學的歷法之一,,是中國了不起的發(fā)明,是傳統(tǒng)文化瑰寶,,要讓孩子貼近傳統(tǒng)文化,,不妨從農歷生日開始。
貝爾安親長沙創(chuàng)始人,、國學研究者趙靜芳建議,,在小學一年級孩子生日跟孩子說說他的名字的意義,關于他的孕育和出生的故事,,讓孩子理解自己的生日意義,,“可以送禮物,更要送祝福,。”
有的孩子會糾纏于同學辦了“豪華型”生日聚會,,那自己也要效仿的問題。專家也建議,,家長應該學會傾聽,、包容和理解孩子的想法,并坦率地告訴孩子自家的條件,,與孩子一起探討更適合實際情況的聚會方式,。如果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視和理解,就不會因為生日活動不如其他同學“豪華”而產生自卑心理,。